與國內造車新勢力高調上市不同,大眾、通用等跨國企業(yè)在推進電動化的過程中普遍低調,但其在新能源領域的野心,遠不止賣多少輛車。
大眾汽車集團在其剛發(fā)布的“2030戰(zhàn)略”中表示,要將2025年不計特殊項目的營業(yè)利潤期望值從7~8%提高到8~9%。此外,大眾汽車集團還與國軒高科簽署了戰(zhàn)略合作協(xié)議,雙方將合作開發(fā)三元電池標準電芯,這些電芯將在德國薩爾茨吉特生產。“我們共同的戰(zhàn)略目標是成為世界三大電池制造商之一。”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迪斯如此表示。據大眾汽車集團技術負責人托馬斯·施馬爾介紹,該公司將引入標準電芯,2023年全面鋪開,至2030年將覆蓋集團旗下80%的電動車型。通過自研電芯和標準化的規(guī)模效應,大眾在電氣化領域也將利潤目標作為最為關鍵的指標,并將用務實的技術手段去實現(xiàn)它。
大眾之外,通用在電氣化領域的思考也是如此。通用此前在中國市場正式發(fā)布了集電芯、電池管理、全新電子架構等成果于一身的Ultium電池系統(tǒng)平臺,雖然從時間上看,通用新的電池系統(tǒng)平臺發(fā)布的時間并不算早,但值得關注的是,這一平臺基本上考慮到未來5年整個電動車市場對于核心技術的根本性需求,例如,其可以覆蓋旗下三個品牌各級別車型,以及可以支持電池功能的升級和電芯配方的優(yōu)化。
除了平臺技術外,通用也在跟LG進行更加緊密的合作,建設電池工廠,其目標是2025年前在全球市場推出30款電動新車型,并希望在2035年之前實現(xiàn)僅出售電動乘用車的目標。
通用汽車總裁馬克睿思在今年1月就公開表示:“我們的下一代電動汽車將從第一天開始就可以盈利。”而盈利的關鍵則在于上述在技術領域的系列布局。電池是未來的核心競爭力,這已經不僅僅是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大眾汽車集團的判斷,也是行業(yè)的一致判斷??梢钥吹降氖牵m然跨國企業(yè)在電氣化的落地過程中,目前在中國市場的表現(xiàn)與中國主流本土品牌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但其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布局絲毫沒有放松。大眾汽車集團宣布將在歐洲與合作伙伴建設6座超級電池工廠,其年總產能將達到240 GWh。除了此前的兩家電池工廠外,通用汽車總裁Mark Reuss日前在受訪時還表示,該公司計劃在本周晚些時候宣布在美國建立更多的電池工廠。
與中國車企尤其是造車新勢力的發(fā)展思路不同,這些規(guī)?;目鐕髽I(yè),從一開始就會將規(guī)?;⒊杀疽庾R和盈利能力作為最重要的指標。在這種商業(yè)邏輯之下,大象轉身,一開始可能會動作緩慢,但當規(guī)模效應開始發(fā)揮時,其勢將難以被抵擋。比如大眾集團旗下ID.3,去年10月在歐洲市場的銷量就超過了特斯拉Model 3(參數(shù)丨圖片),此外,當月大眾集團的電動車在歐洲的電動車市場銷量占比一舉達到了25%。今年前5月,大眾ID系列在全球新能源榜單上的排名也后來居上,進入到第三名。
此外,在安全問題上,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教授魏中寶此前在上汽通用聯(lián)合北京理工大學舉行的“汽車電動化學術交流會”上談到,近三年來電動車起火和自燃問題持續(xù)攀升,由動力電池故障所引起的火災幾乎占到三分之一,從側面印證了動力電池技術仍然是制約新能源汽車普及的關鍵技術痛點。
如何解決這一痛點,保證技術的領先性和產品的安全可靠,除了大眾、通用等跨國車企,目前國內車企如比亞迪、廣汽、長城等都在積極備戰(zhàn)。面向電動化的轉型已經成為毋容置疑的趨勢,看似火熱的市場,但觸及核心的競賽才剛剛起步。
原標題:大眾、通用們的新能源野心 遠不止賣多少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