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能源汽車發(fā)展駛入“快車道”,新能源汽車充電業(yè)務也步入新的發(fā)展階段。
“我們按照2025年新能源汽車突破5000萬輛來算,按照行業(yè)現在的車與樁最佳比是2.5:1,就需要2000萬的樁。”近日,新電途CEO王光星在接受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專訪時表示,5000萬輛新能源車還不是終局,如果以3億輛來算,這才只占1/6,也同樣需要更多的樁。
但是,充電行業(yè)存在一個“不可能三角”的問題,無錫數字經濟研究院執(zhí)行院長吳琦表示,在現有的技術設備水平下,可能會出現充電樁覆蓋、服務和價格之間的矛盾。“也就是說這三點難以同時實現,要保證充電樁的覆蓋度就難以同時提升充電樁的服務質量,或者是降低它的運營成本。”
而數字化賦能可以推動整個行業(yè)的智能化、高效化發(fā)展。2019年,新電途作為朗新科技旗下的第三方聚合充電平臺,通過切入新能源充電賽道,打造聚合充電服務能力,將各個充電場站的充電樁連接起來,發(fā)揮新能源汽車車主與充電樁運營商之間數字化紐帶的作用。
“最初我們是在深圳做,2020年開始往外拓展。經過三年的時間,目前新電途連接了90萬根樁,這些樁的運營商包括國家電網、南方電網、特來電等。”王光星表示,目前已經有1000多家運營商與新電途在樁方面形成了合作關系,新電途正在向打造完善的充電生態(tài)體系發(fā)力。
整合多種渠道
充電樁作為新能源車配套補能的基礎場站,已經開始進入到數字化的建設階段。建設充電樁需要土地,有些企業(yè)無法二者兼得,在電力市場化改革的背景下,充電行業(yè)必然是一個分散的市場。
“車主來充電的時候要用不同的入口,比如微信公眾號、小程序,或者企業(yè)推出的APP,支付渠道也比較繁雜。”王光星舉例說道,在這個過程中,又會遇到交易中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到底是先付錢還是先充電?充多了是原路退回還是留著,也不知道什么時候再次使用?
基于此,新電途打造了聚合充電服務平臺,匯聚多家運營商的充電樁。“在整個充電行業(yè)里面,沒有一個充電樁是我們自己的,我們是通過數字化技術將所有的充電樁實現連接。”王光星表示。
在用戶端,新電途也在面向新能源車車主布局業(yè)務。目前,新電途平臺用戶近800萬,包含網約車車主、出租車車主、物流車車主、私家車車主等。王光星認為,對一些新能源私家車車主來說,即使在買車時配備了充電樁,也會有在公共場站充電的需求。
圍繞核心的充電業(yè)務,新電途會通過優(yōu)惠活動以及大促節(jié)點營銷來積累平臺流量。同時,新電途也在與保險公司開展合作以吸引流量,比如在新能源車主購買保險時,保險公司會為車主贈送一張可以在平臺使用的充電數字卡。
“我們在自建客戶體系的時候也會遇到一些問題,比如樁的問題、油車占位的問題、充電過程中跳槍的問題等等,這些問題除了我們平臺之外,還需要與運營商一起合力去解決。”王光星表示。
市場的選擇
當前在三、四線城市,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了消費者購車時的主要選項。對于新能源下鄉(xiāng),王光星認為,當前仍處于一個需要政府等多方力量主動引導的階段,關鍵問題還是在于新能源車能否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新能源汽車已然在下沉市場表現不俗,對充電樁也就有相應的需求。據新電途的數據分析顯示,場站位置會帶來不同的經營走向,“如果你家附近的超市有充電樁,你可能會很喜歡到那里充,因為很方便,再加上周圍小區(qū)又比較多,充電站的利用率就相對較高。但是,如果充電樁周邊的小區(qū)較少,可能就沒什么生意。”王光星舉例說道。
“如果充電站的利用率是6%,一天按24小時算,這個樁大概有1.5個小時在被使用,那么就需要17年才能回本。”王光星表示。
伴隨著能源革命的到來,能源互聯網被廣泛關注。王光星認為,能源互聯網最早是光伏發(fā)電,后來加入了新能源汽車、充電樁等業(yè)務。與此同時,新電途也是朗新科技切入能源互聯網賽道的一個重要抓手。
當平臺運營的核心變成流量時?流量從何而來?在王光星看來,必須借助數字化工具的運營,才能提高效率,從而使成本更低,這涉及到選址、定價、用戶分析等多個環(huán)節(jié)。
眼下,整個行業(yè)仍然處于投入階段,尚未進入真正的回報期,行業(yè)平均利用率僅在7%。“如果你的充電樁能做到10%的利用率,相當于一天有2.4個小時在充電,那么投入可以做到6年回本。但是,這肯定不是一門好生意,如果超過10%或者做到15%利用率,那就很好。”王光星認為,行業(yè)有專業(yè)門檻,仍然需要培育市場,與合作伙伴共同尋找新的增量。
原標題:新能源充電樁平均利用率為7%,行業(yè)仍需探索數字化破局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