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盡管投資成本高也可以實現15年回收。“記得當初項目投資可研報告提出的投資回收期是15年,現在事實證明可以做到。”小孫給老紅算了一筆賬:“目前電站每年發(fā)電不少于3000萬kwh,按1.15元電價計,每年收入3450萬元,15年共計收入應為5.18億元,可以覆蓋投資總額和財務成本。實現這一點,靠得是正泰的重要競爭力之一——全產業(yè)鏈。記得建設一期時為保證質量,采用的逆變器是德國名牌,運行結果并不好,出了問題德國人要半個月后才能到場。到二期時,除了土建部分,電池板、逆變器、電纜、各類電器全都是正泰自己生產的。”此時的老紅,一邊在想萬一補貼電價不到1.15元正泰的投資風險會是怎樣,一邊在感受和分享小孫為正泰的遠見卓識而有的自豪。老紅也十分清楚,相對正泰20MW4.5億元的投資,“15年回收”這個價值是有形和有限的,而各種經驗的積累、四個初始參與者都已成為骨干力量這個價值則是無形和巨大的。
未來,更應當是對過去的紀念。“來正泰之前,我是在煤炭企業(yè),我清楚地知道它總有被挖沒的那一天,到時候人類的能源供給該怎么辦?只有靠新能源。搞了
光伏我才知道還有一個碳交易問題,這樣算來傳統(tǒng)能源的成本也不是那么低,新能源的成本也不是那么高。必須減排是中國政府對世界的承諾,實現這一點只有依靠大力發(fā)展新能源。而在新能源公司當中,正泰現在已經做得很好,將來會做的更好。”聽著聽著,老紅突然說:這個電站的意義太特殊了,無論是站在中國新能源歷史的角度,還是站在人類能源利用史的角度,你們都應當建立一個紀念碑,寫上“中國第一個民營光伏電站”。許多事情的意義當時不一定能意識到,它需要時間。有朝一日光伏成為了人類的補充能源,這個電站的意義不就是劃時代的嗎!你們?yōu)槭裁床蝗ソ⒁粋€紀念碑?你們現在還有什么可以紀念那個歲月的標志嗎?小孫回答說:“什么都沒有了。”老紅突然想起小孫聊起過的四個人曾經生活、工作和躲避沙塵暴的工棚,“那個最早的工棚還在嗎?”“在,市政幾次讓拆,我們沒舍得,總是一種念想。”“那我們還坐在這里干嘛?走呀,照相去!”
老紅想,假設明天這個工棚被拆了,這張照片就將是對過去最好的記憶和敬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