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光伏系統(tǒng)看成一個人,那組件、逆變器、支架、線纜分別是什么?
IEC國際標準委WG7跟蹤及聚光組召集人、中信博研究院院長王士濤做了一個生動的比喻:組件是大腦,決定電站發(fā)電效率;逆變器是心臟,是聯結各零部件的關鍵樞紐;支架是骨骼,支撐起整套系統(tǒng),以最佳角度獲取太陽輻照;線纜是血管,作為能量傳輸的渠道,四通八達。
聽起來是不是很有趣、簡單易懂?王士濤的臉上露出輕松的笑容。他表示,在領跑者的示范下,跟蹤支架在國內的應用規(guī)模大幅提升,對于促進光伏早日平價上網發(fā)揮了重要作用。但另一方面,相關企業(yè)也要積極關注國際市場,重視國際化能力和銷售渠道,這是中信博成功的秘訣。
跟蹤支架不簡單,智能化成趨勢
跟蹤支架,顧名思義,就是可以根據光照情況改變角度的支架,能夠減少組件與太陽直射光之間的夾角,盡可能多得獲取太陽輻照,產生更多電量。
聽起來似乎并不復雜,但想讓一串幾十塊組件都以最高效率發(fā)電,就沒那么簡單了。王士濤介紹,他們已經把人工智能(AI)技術與跟蹤支架進行完美結合,分析地形起伏和跟蹤系統(tǒng)排布,一個組串甚至多個組串間形成聯動,規(guī)避陣列間陰影,最大化利用輻照資源。“與常規(guī)跟蹤算法相比,AI跟蹤算法最多可提升發(fā)電量4%。”
此外,由于不同地區(qū)的氣候條件差異較大,也對跟蹤支架設計、材料選擇提出了要求。王士濤舉例說,在沿海地區(qū),要選擇耐鹽霧、耐腐蝕的材料;而在西北、東北等地,既要考慮冬季低溫,也要考慮潛在的大風,根據當地情況進行相應設計。“中信博是做風洞測試的,我們會充分考慮風的動載荷”。
(圖為:中信博 安徽長天 10MW 大跨距平單軸跟蹤支架)
在探索最低上網電價、減輕補貼壓力方面,第三批領跑者無疑做到了極致,白城、達拉特、德令哈、格爾木不斷刷新著電價紀錄。作為提升發(fā)電量、降低度電成本的有效方式,跟蹤支架在其中發(fā)揮了重要的作用。據悉,第三批領跑者的跟蹤支架占比已經達到35%,與前兩批相比可謂是巨大的進步。王士濤表示,如果在領跑者項目中采用“天智”平單軸跟蹤系統(tǒng),發(fā)電量普遍可提升10%以上,內蒙古達拉特、陜西銅川、陜西渭南等地甚至接近20%。
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批領跑者中,P型雙面、N型雙面組件的應用規(guī)模合計超過3.4GW,顯然,雙面發(fā)電已經成為應用領域的重要趨勢,對支架提出了新的要求。“如果組件下方有橫梁,會對反面造成遮擋,影響發(fā)電量,還可能埋下安全隱患。”王士濤指出,中信博“天智”跟蹤系統(tǒng)依靠幾字形檁條和帶短邊框的雙玻組件,完美地解決了這一問題,系統(tǒng)發(fā)電量得到充分提升。
(圖為:中信博 河北海興 50MW 天智系列跟蹤支架)
支架也要走出去
隨著國內應用規(guī)模不斷增加,光伏企業(yè)對跟蹤支架的科學性、可靠性不再懷疑。但從全國來看,2018年跟蹤支架的應用仍比較少,在新增裝機中的占比不到10%,仍屬于小眾產品。
IHS Markit發(fā)布的全球跟蹤支架研究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跟蹤支架出貨量首次超過20GW,共7家企業(yè)年出貨量超過1GW,但只有中信博新能源一家中國企業(yè)上榜,且連續(xù)兩年位列第四。王士濤直言,很多企業(yè)在國內打得不可開交,但市場是有限的,眼光必須放長遠。“中信博累計出貨超過18GW,只盯著國內怎么行?”他指出,相關企業(yè)必須關注國際市場,重視國際化能力和銷售渠道,這也是中信博成功的秘訣。
(圖為:中信博 墨西哥 144MW 天際系列跟蹤支架)
經過10年的快速發(fā)展,中信博新能源在美國、印度、日本、西班牙、墨西哥和澳大利亞等多個國家和地區(qū)設立子公司或服務中心,在全球24個國家市場成功安裝了900多個項目。有分析師預測,2019年全球大型地面電站太陽能系統(tǒng)將增加近30%,裝機容量達到74GW,對跟蹤支架而言,這是最好的時代。
原標題:中信博新能源:當跟蹤支架遇到平價上網,這是最好的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