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五年,對于一個人是成長的印記;五年,對于一個家是平淡的積累;五年,對于楊瓊和她的愛人李炬來說,是在塔拉灘上與光伏板為伴,是在黃河上與水輪機相守,在一水一光里從相識、相戀到相伴都伴隨著一個名字,黃河水電。
楊瓊,35年的人生歲月中和水電站打了18年交道。從17歲到35歲,從懵懂的少女到經(jīng)驗豐富的女值長,從青海黃河上游水電開發(fā)有限公司水電裝機288萬千瓦到1083萬千瓦,這么多年來,她始終如一日地與水輪機相伴,與黃河水電有著不解的情緣。
參加工作18年,楊瓊一直從事水電運行維護工作,責(zé)任重大之余也有一些枯燥。每天伴隨楊瓊的是烏黑的廊道,檢查消缺路上掃清一顆顆“地雷”和面對一臺臺冰冷的監(jiān)視屏幕。
2016年下半年,公伯峽電站5臺機組先后進行檢修,從A修到D修,從停機做措施到開機做實驗,從調(diào)速器換型到勵磁系統(tǒng)升級,都是楊瓊帶領(lǐng)隊員進行操作。“記得那天,我們從早晨八點干到了凌晨兩點,第二天又從早晨八點干到下午六點,隊員一臉疲倦,累到靠著墻連說話都已經(jīng)沒有了力氣。”
“瓊姐,咱能歇會兒嗎?”
“其實那時我和他一樣疲憊,但是想想放在眼前的任務(wù),我期望地看著小同事的眼睛,他點點頭,我倆繼續(xù)干了起來。”短短兩個月,楊瓊操作項數(shù)超過10000項,看著每臺機組成功并網(wǎng)發(fā)電,她緊繃的弦才放松下來。
“這些年來,是電站見證了我的成長,見證了我為人妻為人母,這里承載了我太多的酸甜苦辣,也寄托著我對未來生活的期盼與憧憬。”想起和同事一起度過的艱辛日子,楊瓊的眼角泛起了閃閃淚光。
丈夫李炬,也曾和楊瓊一起并肩工作生活在這里,從李家峽相識,在公伯峽相愛,日子倒也溫馨平淡。“2012年,他突然告訴我:媳婦,我要去光伏電站工作了!”
“光伏電站?”那時候,光伏發(fā)電對楊瓊來說,真是個新鮮的名詞,聽慣了水聲潺潺的旋律,為什么他突然就要去駐守荒漠?楊瓊明白有個聲音在呼喚他,世界上單體容量最大的光伏項目——格爾木一期200兆瓦光伏電站在那里呼喚著他的參與。
從那天起,共和、烏蘭、格爾木就成了楊瓊最熟悉的名詞。2012年冬天,楊瓊第一次去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光伏電站看丈夫。電站那種完全原生態(tài)的生活環(huán)境讓楊瓊震驚,風(fēng)卷著沙礫拍打在臉上,放眼望去,是一望無際的黃土。電檢公司的兄弟們在溫差20幾攝氏度、漫天風(fēng)沙的環(huán)境中住帳篷,耳朵里、鼻孔里、嘴巴里早上起來都是沙子。“可李炬依舊是那樂觀的模樣:‘我住的是樓房,比他們好吶!’”楊瓊回憶著當(dāng)時的情景。
五年時間里,李炬幾乎很少回家。因為海拔高、紫外線強的原因,他的皮膚也變得黝黑,日夜辛勞早已黑發(fā)染霜。即使這樣,他依然堅持著他始終不忘初心的專注。有一天,楊瓊接到李炬打來的電話說:再來電站看看,絕對讓你震驚!
“青草!羊群!光伏板!一個個場景讓我震撼,這還是我當(dāng)年去過的塔拉灘嗎?”楊瓊告訴記者,如今的塔拉灘是一片光伏的海洋!全球最大的水光互補光伏電站、全球光伏發(fā)電的“百科全書”——百兆瓦國家級太陽能發(fā)電實證基地……如今,總裝機容量170萬千瓦的一座座光伏電站在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的草原大地傲然挺立。
看到這樣驚人的改變,淚水一直壓抑在心中,許多的不解變成了支持。楊瓊明白,五年里,正因為有許多像李炬這樣的人,頂著烈日、迎著風(fēng)沙、冒著嚴寒,在荒漠上“種太陽”,光伏發(fā)電才能從220兆瓦到2860兆瓦,一躍成為全球第一!黃河水電公司也從單一的水電,到水、光、風(fēng)、儲,產(chǎn)業(yè)協(xié)同發(fā)展的國內(nèi)一流企業(yè)!
原標題: 塔拉灘上“種太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