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5日11時26分,華能浙江虛擬電廠系統1號機組順利完成72小時試運行,標志著全國首臺(套)接入調度系統參與實時響應調節(jié)的虛擬電廠項目正式投產。本次晶科慧能(晶科科技旗下綜合能源服務商)以負荷聚合商身份組織了晶科10MW/20MWh用戶側儲能項目全程參與虛擬電廠72小時試運行。
該虛擬電廠可通過智慧管控平臺廣泛聚集浙江省內各地的分布式電源、新型儲能、充換電站、樓宇空調等多元化需求側可調節(jié)資源,采用秒級快速響應的協調控制技術,實時參與電網調峰調頻,實現“源隨荷動”向“源荷互動”轉變。虛擬電廠的成功投用既能使用戶從輔助服務消費者向輔助服務提供者轉變,降低用能成本;又能增強電網調節(jié)靈活性,提高新能源消納空間,開創(chuàng)能源互聯網概念下的能源運營新業(yè)態(tài)。
該項目配備兩臺機組,1號機組目前總可調容量8.38萬千瓦,2號機組正在建設調試中。據測算,當虛擬電廠可調容量達到30萬千瓦時,其調節(jié)能力相當于42萬千瓦傳統燃煤機組,每年可促進新能源消納23.3億千瓦時,節(jié)省原煤98.2萬噸,降低二氧化碳排放187萬噸,具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huán)境效益。
此次晶科慧能接入華能浙江虛擬電廠的項目為位于浙江省嘉興海寧市袁花鎮(zhèn)聯紅路89號的晶科10MW/20MWh用戶側儲能項目,儲能數據通過電信5G專網上送至虛擬電廠平臺,接受虛擬電廠平臺下發(fā)的實時調控指令。
晶科10MW/20MWh用戶側儲能項目在調試中給予虛擬電廠#1機組調頻容量為10MW。主站調頻時段APC指令里程經統計約為1,300MW。晶科10MW/20MWh用戶側儲能項目72小時期間運行情況良好,可調資源響應時間10秒以內,響應精度偏差在50kW以內。
不僅如此,本次試運行更是從可操作性和盈利性兩個方面,實踐驗證了儲能項目接入虛擬電廠的可行性:
1、本次接入虛擬電廠做了多種模式測試,分別為:
1、可調資源遠方/就地,即由用戶控制,許可參與運行投入遠方;
2、可調資源APC投入/退出,由虛擬電廠主站控制,投入即開始調用用戶資源;
3、可調資源VPP自動/手動,指的是虛擬電廠調用模式。
2、驗證晶科10MW/20MWh用戶側儲能項目除了兩充兩放的基本盈利模式外,還可參與調頻輔助服務獲得收益。
儲能系統實現價值的最直接方式是對峰谷電價的套利,但如果僅應用于用戶側削峰填谷尚有不足,還可更多與用戶用電的短板相結合,發(fā)揮“一主多輔”的作用,輔助功能是利用儲能快速、靈活響應的特點,為用戶側提供輔助服務如調頻。
參考2021年12月浙江省開展的雙邊現貨結算試運行的調頻里程價格、調頻容量價格,晶科10MW/20MWh用戶側儲能項目給予虛擬電廠10MW可調區(qū)間在24日共計12小時調頻時段所額外產生的調頻收益不低于項目同時段可實現的峰谷套利收益。
華能虛擬電廠項目的成功試運行,一方面證明了儲能項目接入虛擬電廠具備運行多種模式的能力,另一方面通過實踐驗證了儲能項目多種盈利模式實現的可行性。下一步,晶科慧能將繼續(xù)總結經驗,形成典型推廣方案,提升技術服務水平,積極拓展儲能業(yè)務,進一步提升公司在儲能市場影響力。
虛擬電廠是什么?
“虛擬電廠”其實是一座沒有發(fā)電機卻擁有發(fā)電功能的電廠,可以幫助電網調節(jié)負荷。也就是說,虛擬電廠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發(fā)電廠,而是一種智能電網技術,其核心理念就是通過先進信息通信技術和軟件系統,把各類分散、可調節(jié)的電源和負荷匯聚起來,形成一個虛擬的“電廠”進行統一管理和調度。可等效為一個可控電源,既能作為“正電廠”向系統供電,也能作為“負電廠”消納系統電力,靈活實現削峰填谷,同時還能提供多種類的輔助服務。
為什么需要虛擬電廠?
1、電源結構與用戶特性導致尖峰負荷難以滿足,低谷電量難以消納的電力供需矛盾。
2、雙碳目標驅動下,新能源占比及發(fā)電資源分散化程度提升對電網產生沖擊與挑戰(zhàn)。
一句話來說,用戶需要,發(fā)電商需要,輸電商也需要;節(jié)能環(huán)保需要,系統安全需要,調度靈活更需要。
原標題:晶科科技助力國內首個實時調度虛擬電廠72小時試運行圓滿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