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光伏業(yè)復蘇乍暖還寒之際,新的貿易保護措施再度來襲。
再舉“雙反”大棒
無論是從稅率水平而言,還是從行事風格而言,美國此次“雙反”行動都出乎業(yè)內人士的預料,顯得格外“兇殘”。
6月3日,美國商務部公布了針對中國光伏企業(yè)發(fā)起的第二次“雙反”調查的反補貼初裁結果。
美國商務部的初步裁定指出,中國出口到美國的晶體硅光伏產品獲得超額政府補貼,補貼幅度為18.56%至35.21%,遠高于2012年裁定的14.78%至15.97%的補貼幅度。
其中,中國強制應訴企業(yè)尚德和天合的反補貼稅率分別為35.21%和18.56%,其他中國企業(yè)的全國范圍反補貼稅率為26.89%?;谘a貼幅度的初裁結果,美國商務部將通知海關對中國出口的上述產品征收相應保證金。
至此,始于2011年的這一行業(yè)貿易戰(zhàn)大大升級,反補貼最高稅率上漲了一倍多。2012年的仲裁結果是,對中國出口的組件征收14.78%至15.97%的反補貼稅,以及18.32%至249.96%的反傾銷稅。
此次美國“雙反”調查的行事風格也頗為引人注目。
根據美國現(xiàn)行的貿易規(guī)定,產品原產地是根據它的上游產品原產地決定,也就是采用臺灣電池的大陸組件按照美國貿易規(guī)則應該算是臺灣產品,不應在“雙反”范圍之內,但美國商務部為了這次“雙反”特地設計出“三選二”原則:即硅片、電池片、組件三個光伏產品原產地,是依據其中任何兩種產品在一個地區(qū)生產來認定的,也就是說,凡是有兩種在這些地區(qū)生產的光伏產品都將被納入“雙反”范圍。
“這種為了單一貿易爭端而修改現(xiàn)行貿易規(guī)定的做法在美國史無前例,影響極為惡劣,違背了美國一直賣力鼓吹的自由貿易原則和法治精神。”邁哲華咨詢有限公司咨詢總監(jiān)曹寅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美國第一次針對中國光伏行業(yè)“雙反”的對象,是用中國大陸電池片生產的電池組件,很明顯,此次美國再度啟動“雙反”調查,主要是針對采購中國臺灣地區(qū)和其他市場經濟第三國電池并在中國大陸組裝的組件,以堵上前次“雙反”以電池片原產地認定組件原產地的“漏洞”。
業(yè)內預計,這次“雙反”可能會對中國光伏產業(yè)造成30億美元的影響。
“國內的光伏產能嚴重過剩,中國生產的光伏產品能滿足全球的需求,而且我們90%的產品都是出口的,過去歐盟是我們的一個市場,美國‘雙反’在歐盟對我們雙反之前影響沒有那么大,但是歐盟的‘雙反’讓超過2/3的市場對中國關閉了,美國再對中國進行‘雙反’,問題就很大了。”卓創(chuàng)能源分析師王曉坤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
“美國這次‘雙反’確定下來的話,很多國家和地區(qū)比如說像印度、歐洲、日本、澳大利亞都會參照美國這次的案例,會引起對華雙反的又一波全球性浪潮,這是一個很可怕的事情,所以2012年美國雙反以后,歐洲也馬上跟著雙反了,那個時候就是拿美國這個判定直接作為非常重要的證據,中國組件受到中國政府的補貼,這次美國又確定這個對中國實行補貼實行雙反的話,歐盟會對中國的組件實行一個雙反,這對中國的企業(yè)相當不利。”邁哲華咨詢有限公司咨詢總監(jiān)曹寅對《中國產經新聞》記者表示。